(资料图片)
8月21日深夜一纸协议,将这家连续四年亏损、负债率攀至84.49%的川企推至聚光灯下:35.90929%奥威科技股权,被四川发展旗下引领资本以评估价3.61亿元收入囊中,预计带来8575.79万元投资收益,新筑股份彻底清空奥威科技股权,为四川省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再添一笔浓墨重彩。交易对手方引领资本,背靠四川发展这棵千亿大树,手握115.08亿元资产、36.79亿元净资产,2024年净利润2.79亿元,横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出手,既是对奥威科技超级电容器业务的战略加码,更是为“老朋友”新筑股份递上了一张“止血”创可贴——左手卖资产,右手收现金,让连年失血的新筑股份得以喘息。
然而,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半年前的6月9日,新筑股份已布下一盘更大的棋:向蜀道轨交集团出售川发磁浮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向四川路桥出售新筑交科全部股权及桥梁功能部件资产,同时向控股股东蜀道集团发行股份+现金收购蜀道清洁能源60%股权,并配套募资用于项目建设、偿债补流。一套组合拳,意在剥离磁浮与桥梁功能部件两大“失血板块”,全面拥抱清洁能源发电赛道。奥威科技的退出,只是这场产业乾坤大挪移的前奏。
回望过去,新筑股份的“旧故事”并不光鲜: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扣非净利润更是连亏13年,2024年上半年营收7.04亿元同比骤降37.53%,归母净利润再亏6771.02万元,资产负债率84.49%如同悬顶之剑。磁浮与桥梁功能部件业务,曾是公司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却在市场竞争与政策调整中逐渐式微,沦为吞噬现金流的“黑洞”。而今,新筑股份选择“断腕求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清洁能源发电这一更具确定性的赛道,既是无奈之举,更是破釜沉舟的求生之道。
四川国资的“操盘”逻辑清晰可见:通过专业化整合,将优质资产向主业清晰、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让“该活的活、该死的死”。引领资本接手奥威科技,既是市场化运作,也是国资体系内的“腾笼换鸟”;新筑股份退出奥威科技,既回收现金改善财务结构,又为后续收购蜀道清洁能源扫清障碍。蜀道清洁能源作为蜀道集团旗下清洁能源发电平台,2024年资产规模超200亿元,涵盖水电、风电、光伏等多元布局,盈利能力显著强于新筑股份现有业务。一旦交易完成,新筑股份将彻底告别“多元扩张”的旧时代,轻装上阵切入“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新筑股份此次重组并非简单的“卖子求生”,而是四川国资体系内的一次“外科手术式”改革。从川发磁浮、新筑交科的剥离,到奥威科技的转让,再到蜀道清洁能源的注入,每一步都经过精心测算:既要解决新筑股份的“生存问题”,又要为四川发展、蜀道集团等国资平台打开“发展空间”。3.61亿元的奥威科技股权转让款,将直接用于支付交易税费、中介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缓解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而蜀道清洁能源的注入,则有望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实现“输血”与“造血”的良性循环。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重组的最大看点在于“预期差”。新筑股份过去被市场贴上“亏损王”“多元化失败者”的标签,估值长期低迷;而一旦清洁能源资产注入完成,公司主业将焕然一新,从传统的轨道交通配套企业转型为纯粹的清洁能源运营商,估值体系或将迎来重塑。叠加四川省属国企改革的政策红利,以及蜀道集团在资金、资源、政策上的全方位支持,新筑股份的“困境反转”故事具备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当然,风险依然存在。清洁能源行业虽然景气度高,但竞争同样激烈,项目开发、电价波动、补贴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盈利稳定性;此外,新筑股份过去在多元化扩张中积累的管理短板、团队磨合问题,能否在转型后迅速补齐,仍需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这场由四川国资主导的“乾坤大挪移”,已经为新筑股份的“重生”按下了启动键。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