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最近打开行情软件,不少老铁盯着3600点犯嘀咕:这位置上不去下不来,到底是该跑还是该加?后台问我的人快把消息栏塞满了,今儿帮主就凭着20年跟市场打交道的经验,跟大伙儿掏掏心窝子——别光盯着数字较劲,3600点背后的门道,比"危险"还是"起点"这俩词儿复杂多了。
先说说这3600点到底是啥来头。往前数五年,A股三次摸到这附近都歇了脚:2021年年初冲到3731,然后跌了大半年;2023年夏天摸到3418,没站稳又下来了;这次从3200点爬上来,到3600点附近晃了快俩礼拜,成交量忽高忽低。说白了,这位置不是简单的数字,是多空双方心里的一道坎——有人觉得"前面套牢盘太多,冲不过去",有人觉得"经济在回暖,这才刚起步",吵来吵去,就成了现在的横盘。
但咱得明白,点位相同,市场成色可能差远了。2021年3600点时,白酒、新能源估值都炒到天上去了,茅台市盈率快70倍;现在呢?白酒市盈率降到30倍出头,新能源电池龙头市盈率25倍,好多曾经的"赛道股"估值砍了一半。反过来,当时被嫌弃的AI、机器人这些板块,现在成了香饽饽,中际旭创、中科曙光的市盈率虽然不低,但订单增速摆在那儿。这说明啥?3600点只是个坐标,里面装的东西早换了,光看数字判断危险还是安全,跟看温度计猜病一样不靠谱。
再看资金咋动的,这比点位实在多了。北向资金最近没瞎折腾,上周净买了87亿,主要加仓的是消费电子和医疗器械,这些都是跟经济复苏沾边的;主力资金更有意思,一边在高位的AI算力股里减仓,一边往低位的中药、电力设备里钻。这操作像啥?就像菜市场里的老主顾,贵的菜少买点,便宜又新鲜的多囤点。帮主盯了三个月大宗交易,发现机构在3600点附近的折价成交少了,溢价成交多了,说明他们觉得现在的价格不算离谱,愿意花点小钱提前布局。
更关键的是基本面给不给力。最近公布的PMI回到扩张区间,工业企业利润虽然整体还在降,但装备制造业利润涨了7%,特别是机器人、锂电池这些细分领域,订单都排到年底了。就拿光伏来说,上半年出口量增长23%,组件企业的海外工厂一个个投产,这些真金白银的业绩,可比"3600点必破"的口号结实多了。当然也有让人犯愁的地方,房地产销售还没完全回暖,消费里的可选消费增速慢,这也是市场在3600点犹豫的原因——好消息和坏消息在拔河,谁也没占绝对上风。
可能有人会说,帮主你净说大道理,我就想知道该咋办。其实中长线投资者压根不用纠结这几百点的波动。帮主2005年刚做记者时,A股在1000点附近晃悠,当时多少人喊"要跌穿800",结果后来涨到6000点;2018年2400点时,又有人说"要破2000",现在回头看都是低点。真正的机会从来不在"点位准不准",而在"公司值不值"。现在3600点,有的股票市盈率炒到100倍还在涨,有的破净了还没人要,这时候与其猜点位,不如去翻财报——那些现金流正、分红稳定、行业在往上走的公司,就算大盘再跌几百点,拿久了也亏不了;反过来,那些靠概念炒起来的,就算大盘涨到4000点,该跌还是得跌。
最后说句实在的,3600点就像路上的一个红绿灯,红灯时别急着闯,绿灯时也别犹豫。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最该做的是"去芜存菁":手里要是有估值太高、没业绩的票,趁反弹减点仓;要是有低位、业绩稳的,不妨再拿拿。市场从来不是直线涨的,震荡的时候正是调仓的好机会,等哪天成交量连续放大,板块轮动顺畅了,不用别人说,你自己也能感觉到"新起点"来了。
记住帮主这句话:做中长线就像种庄稼,别天天扒着土看苗长没长,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时候到了自然有收成。3600点这点波动,放在三五年的周期里,真不算啥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