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杨蝶
热缩材料行业龙头沃尔核材(002130.SZ)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日前,沃尔核材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约5.45亿元至5.87亿元,同比增长30%至40%。
【资料图】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下游行业需求释放、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是沃尔核材保持盈利的主要原因。
沃尔核材主营业务分为电子材料、通信线缆、电力、新能源汽车及风力发电五类。在2019年完成对长园电子75%股权的收购后,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2024年的净利润较收购前增幅超过40倍。
技术优势是沃尔核材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过去三年累计投入9.65亿元研发费用,目前拥有有效专利两千余项。
净利六年增超40倍
随着下游市场复苏,沃尔核材盈利能力持续攀升。
沃尔核材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约5.45亿元至5.8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约5.11亿元至5.5亿元,同比均增长30%至40%。
分季度看,2025年第一季度,沃尔核材的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增长35.86%;扣非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增长39.48%。结合上述业绩预告数据可以测算,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在2.95亿元至3.3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5.53%至43.4%;扣非净利润在2.7亿元至3.0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2.73%至40.45%。
对于盈利增长,沃尔核材称,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公司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公司通信线缆与新能源汽车产品业务板块增速较快,主要原因是公司通信线缆业务受益于数据通信等下游行业需求的快速释放,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带动收入实现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业务则在产业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沃尔核材进一步表示,公司还通过持续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等举措,持续增强盈利能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是沃尔核材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年,公司完成收购从事热缩材料业务的长园电子75%股份。彼时沃尔核材称,收购有利于公司实现核技术辐射改性材料的产业整合与升级,扩大相关产品在核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整合后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此后,沃尔核材的经营业绩整体呈现稳增趋势。2019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仅在2022年出现小幅调整,其余年度均为增长,整体较2018年增长96.51%;同期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表现更为出色,六年间不间断增长,整体增幅分别为40.35倍、7.48倍。
值得关注的是,沃尔核材正在推进3.4亿元收购长园电子剩下25%股份事项。根据其7月1日晚间公布的最新进展,2025年6月30日,沃尔核材办理完成了股权购买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营业执照》以及《登记通知书》。
财务费连续四年下降
盈利能力保持增长,离不开沃尔核材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降本增效。
资料显示,沃尔核材成立于1998年,目前是国内热缩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在电子通信和新能源电力行业,具体可分为电子材料、通信线缆、电力、新能源汽车及风力发电五类业务,下游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
回顾其发展历程,2007年,沃尔核材登陆深交所,并在当年控股上海科特,2011年投资设立青岛沃尔新源风电,2013年全资收购乐庭电线五家公司,拓展产品序列。2014年,公司成立融丰风电,并引进第18台电子加速器,成为国内拥有加速器数量最多的企业。2016年,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沃尔新能源,专注于电动汽车、风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2019年,公司完成收购长园电子75%股份,2025年再次收购长园电子剩下25%股份,实现对其全资控股。
随着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公司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末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由64.41亿元增长至102.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末进一步扩大至109.2亿元。
据沃尔核材介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技术优势。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在持续的研发过程中,完成技术积累、创新,不断研制出满足市场需求和引领行业迭代的新产品。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06亿元、3.1亿元和3.49亿元,逐年增加,三年研发费用合计达9.65亿元。
相应的,沃尔核材实现了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两千余项,其中发明专利五百余项;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七百余项。
经营稳定之下,沃尔核材的债务结构优化,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健。2022年末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0%左右,分别为42.37%、39.32%和40.3%。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为41.58%,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体现在费用端,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财务费用分别为1.11亿元、7125万元、5409万元和4063万元,连续四年大幅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其财务费用为643万元,同比减少30.25%,下降趋势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