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明见局
作者|张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药行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多家企业于二级市场实现显著市值提升。悦康药业作为一家 2001 年在北京成立,具备药品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且业务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的制药企业,其当前发展阶段正经历一些考验。
业绩持续承压,核心产品近竞争力待提升
近年来,悦康药业的经营业绩呈现连续调整态势,营业收入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
据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37.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降幅达33.05%。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8亿元,同比下降44.21%。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调整趋势仍在延续,营业总收入为5.77亿元,同比下降40.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4927.11万元,与上年同期的盈利状态形成对比。
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2022年-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64.65% 逐步调整至57.8%,盈利水平呈现阶段性减弱特征,财务运营压力有所上升。
悦康药业业绩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市场环境变化相关。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针对医药企业发票管理问题开展专项关注,虽未明确具体企业,但市场推测该产品涉及价格体系规范问题。据公开信息显示,该产品存在 “底价 8.5 元/支、开票价25.28元/支” 的价格差异,且涉及相关推广环节的费用争议。
事件发生后公司对该产品全国挂网价格进行调整,降幅达53%,调整后价格为11.2元/支。此举措直接导致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出现8601万元的亏损。
由于该产品在2023 年营业收入中占比58%,且毛利率高达92.45%,价格调整预计将对2025年营收产生一定影响,初步测算影响金额或超10亿元。作为公司此前的重要营收来源,该产品当前对业绩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此外,银杏叶制剂类产品还面临集中采购未中选、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市场竞争优势有所弱化,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结构中单一产品依赖度较高的问题。
在2021年-2024年期间,悦康药业累计发生销售费用73.7亿元,其中市场推广费用为71.89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97%。尽管较高的市场推广投入在一定阶段对产品市场渗透起到推动作用,但结合前述价格体系争议其销售费用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已受到市场关注,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厘清。
股权结构出现变动预期
近期,悦康药业控股股东阜阳京悦永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265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进入第二次公开拍卖程序。
该部分股权首次拍卖因起拍价(13.73 元/股)未达市场预期而流拍,本次起拍价调整为10.98 元/股。此次股权拍卖源于宁波惟精昫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焓湜枫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京悦永顺之间的民事纠纷。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于伟仕通过京悦永顺持有公司超40%的股份,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54.13%。
若本次二次拍卖最终成交,于伟仕家族持股比例将被动下降,此举可能对公司股价形成短期影响,同时也需关注其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及战略决策连贯性的潜在影响。
创新药研发进展有待加速
在创新药布局方面,悦康药业目前已有1款1类新药(枸橼酸爱地那非片)获批上市,4个在研1类新药中有3个处于新药上市申请(NDA)阶段。
此外,部分募投项目存在延期情况,其中智能编码项目已终止;中药创新药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管线的商业化进程也存在不确定性。
创新能力是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在创新药研发管线布局及推进进度上的相对滞后可能使公司在行业竞争中面临一定压力,未来能否通过创新药领域的突破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仍需持续观察。
综合来看,悦康药业如何通过优化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以改善经营状况,是公司管理层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方向,市场及投资者也在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动态。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