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家人们,我是帮主郑重。最近圈里都在传——上半年A股新开户数暴增32%,相当于每天有7万多人跑步入场!这数据乍一听挺唬人,但作为20年财经老炮儿,我得给大家扒开表象看本质。今儿咱们就从政策、资金、市场、风险四个维度,聊聊这波开户潮到底是"黄金坑"还是"收割机"。
先说政策这把"指挥棒"。你们知道为啥今年开户数突然井喷吗?央行年初扔出1万亿降准"大礼包",直接把市场流动性拉满。更绝的是证监会推出"新质生产力"专项政策,AI、机器人、量子计算这些赛道直接被贴上"政策宠儿"标签。就拿3月来说,当美股被科技股拖累暴跌时,咱们A股却逆势上涨0.45%,活生生把外资都看呆了。这种"政策底"托着的市场,能不吸引新资金入场吗?
再看资金流向的"暗线"。新开户的1260万人里,有一半是95后和00后,这些Z世代玩起投资可比咱们当年野多了。他们不爱买股票爱买ETF,尤其盯上了量化基金和科技主题指数。数据显示,上半年ETF净申购超2000亿,其中人工智能ETF规模暴增3倍。更有意思的是,年轻韭菜们把社交平台当"投资课堂",跟着KOL抄作业的不在少数。但这里面藏着个大风险——当市场风格切换时,这些跟风资金很可能变成"踩踏主力"。
市场情绪的"温度计"也很值得玩味。3月开户数突破300万那天,我特意去券商营业部转了转,发现排队开户的人里有穿校服的学生,有抱着孩子的宝妈,甚至还有拄拐杖的大爷。这种全民炒股的架势,让我想起了2015年的"杠杆牛"。不过这次不一样,监管层早就在防风险了——限制融券做空、严查场外配资,甚至让券商每天上报异常交易数据。这说明啥?管理层希望慢牛,不希望疯牛。
但风险永远是市场的"孪生兄弟"。最近有个信号得警惕:虽然开户数在涨,但两融余额增速却在放缓。这说明新增资金里有不少是"试探性入场",真正敢加杠杆的投资者还在观望。更要命的是,中美关税谈判7月9日到期,光伏、家电这些出口大户可能又要承压。我上周调研了几家券商,发现聪明资金已经在悄悄减持高估值科技股,转而加仓防御性板块。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中长线投资者现在要做三件事:第一,盯着券商板块的半年报,头部券商因为承销业务暴增,业绩可能超预期;第二,关注政策催化的"新质生产力"细分领域,比如低空经济、脑机接口,这些赛道还没被炒透;第三,把仓位控制在6成以内,留出子弹等市场回调。记住,真正的机会永远藏在分歧里,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股票时,往往就是该谨慎的时候。
我是帮主郑重,每天带你们穿透市场迷雾。明天咱们接着聊,怎么用"新开户数据"捕捉下半年的翻倍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