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IPO不可取,科学合理安排IPO需落实
(相关资料图)
IPO 一直是沪深股市一个挥之不去的敏感问题,但作为重量级媒体,还在讨论暂停IPO 救市不可取这样的问题,真的是没有多大意思,但也凸显IPO 的敏感性。
回顾历史,九次IPO暂停九次IPO 重启,这就是一个行政干预的产物,也是饱受质疑的救市方式,我是不赞同IPO 暂停救市的,在于没有任何意义,并非IPO 暂停救市对股市反弹没有作用,而是暂停IPO以后,重启IPO ,IPO 回来更加的猛烈,又一次重蹈覆辙,需要暂停IPO救市,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IPO 总是失控成为众矢之的?
有一组数据,很好的揭示了IPO 扩容的增长速度,A股从老八股发展到1000家,用了10年;从1000家到2000家,也用了10年;从2000家到3000家,用了6年。从3000家到4000家,用了4年。而从4000家到5000家,只用了2年。
IPO 究竟会不会影响市场走势,媒体观点:“暂停IPO并非稳定股市良策。股市走势受企业基本面、投资者风险偏好、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IPO筹资额上升与股市下跌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确实暂停IPO救市不是稳定股市良策 ,是一种短线的权宜之计,是对股市超跌的一种无奈之举,不暂停IPO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暂停IPO未必股市就能马上止跌回升,但依然快马加鞭的IPO 一定会让投资者更加的绝望,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股市下跌更多,IPO 与股市涨跌真的不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吗?较长时间的超量IPO 融资,一定会让投资者产生抵触情绪,冒出一句竭泽而渔的圈钱,就会带来投资者信心丧失,就会导致股市下跌。为什么要暂停IPO救市这样的非理性方式,就在于市场资金抽离太多了,需要暂停IPO 止血,才能让存量资金的水位逐渐升高,股市重新缓慢反弹上涨。
前几天,吴晓求老师有一段讲话,刷屏朋友圈,吴晓求表示,应该说中国的市场存量资金在不断萎缩,我们每年的IPO加上实际控制人,包括大股东的减持,增发,存量融资,印花税等等这些扣除,每年接近3万亿。而流入没有达到3万亿。从市场存量资金的角度来看失去了平衡。市场的成长虽然不完全来自于资金的推动、资金的规模,当然没有资金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存量资金规模在不断减少。
这一段话深刻的揭示了市场供求原理,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一旦出现新增流通筹码超过新增资金,实际上等同于商品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这就是暂停IPO救市的背后逻辑,等于减少流通筹码的供应,等待市场增量资金进场,只有增量资金超越了市场流通筹码增加,股市才会反弹上涨,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非暂停IPO ,增量资金就会汹涌而来,股市立竿见影的上涨。
就目前市场而言,经历连续数年的IPO常态化和注册制新股上市,市场存量资金的 水位下降了,增量资金一直跟不上增量筹码,股市才会不断的调整,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IPO增长,上市公司存量公司暴增,上市公司的价值也会被稀释,表现为股价下跌。
个人认为暂停IPO救市只是一种救急措施,不适宜动不动就采用,尤其是注册制大环境下,暂停IPO 救市更应该慎用,但是需要反思历史的问题,缘何九次IPO暂停九次IPO重启,到注册制了,还会讨论这一问题,就在于一个关键说法“科学合理安排IPO"下,如何平衡一二级市场的利益,一周IPO十几家也是常态化,一周两三家也是常态化,究竟常态化多少才是合理,如果照搬成熟国家的经验,以市场力量自身调节,那是与虎谋皮,不可能的,A股炒新传统经久不衰,不管二级市场多么低迷,一级市场依旧狂热,而且是弱势市场炒新,二级市场需要活跃,新股上涨37倍,这是和谐的市场吗?
实际上沪深股市实行注册制IPO节奏也不是市场自动调节,而是牢牢控制在监管手中,只要监管放行,发行人也不会等待时机,而投资者也会疯狂申购,希望通过新股暴利补贴二级市场亏损,才会有一边痛骂IPO ,一边新股中签率维持极低的数据,一股难求长期盛行。
新股节奏越快,过会率越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越难保证,在于泥沙俱下,也在于国内发行人的上市冲动是无与伦比的,把上市作为终极的追求,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财务粉饰,抽中现场检查就撤回,说明什么,说明发行人禁不起检查,背后是招股书有各种各样的瑕疵。
为什么不该暂停IPO救市,媒体指出,暂停IPO一些优质企业的上市步伐被迫中止,融资难、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等难题无法得到缓解,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受到影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因此弱化。实际上是股市承担了额外的太多的重任,才让股市不敢重负,长期走势低迷,股市改革个人认为是需要为股市减负,不能承担太多的额外任务,回归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一个财富管理平台。关于IPO 虚无缥缈的大道理没有必要,投资者心中自有一杆秤,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IPO暂停救市不可取,但长期过多的IPO也是股市走势低迷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市场走势低迷,活跃资本市场背景下,有关方面再次面临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