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约有60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瘦身”,涵盖能源、制造业、软件等多个行业,所调减的募资总额达百亿元。除此之外,终止定增的案例超过40家。个人以为,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再融资步入买方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由于具备程序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成行等方面的特点,相比于公开发行、配股以及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定增(非公开发行)更受上市公司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每年上市公司融资的金额中,定增往往占据较大的比重。比如截至5月中旬,140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3200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IPO融资也不过1783亿元,两者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上。
今年以来百余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要么“瘦身”,要么终止,背后的原因显然又是多方面的。比如,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遭遇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的,不得开展再融资。个别上市公司终止定增方案,其原因正在于此。再如,在上市公司定增方案披露后,往往会遭到沪深交易所的问询,是否涉及重复建设、项目新增产能能否消化、再融资的合理性等,常常都会成为问询的重点。因问询宣布撤回定增的上市公司同样大有人在。
当然,市场方面的原因同样值得关注。一是宏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相关募投项目遭遇政策瓶颈,或相关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二是个股估值因出现波动,上市公司按下“暂停键”。比如在再融资方案发布后,由于个股股价大幅下跌,上市公司无法募集到必要的资金,但上市公司方面又不愿意发行更多股份,此时叫停再融资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个人以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正逐渐步入买方市场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的相关案例表明,业绩较好、成长性较佳,具备潜力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会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像去年宁德时代的增发即是如此。而那些质地平平,成长性与潜力均一般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会遭遇市场的用“脚”投票。如此格局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随随便便地就可实施再融资,并募集到足额资金的时代或一去不复返了。这显然是市场的一大进步。
目前沪深市场已步入全面注册制朝代,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实行注册制。这对于方便上市公司再融资是非常有利的。不过,随着挂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也会越来越多,更多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而市场资金则是有限的,那么,今后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结局。反过来讲,这将倒逼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提升业绩以回报股东。否则,即使是启动再融资程序,甚至是已获得监管部门的发行批文,同样都有遭遇发行失败的可能。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再融资步入买方市场,不仅导致上市公司间的再融资竞争更加激烈,也能倒逼上市公司全面提升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不搞好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者用“脚”投票或会引发股价下跌,对再融资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更重要的是,再融资步入买方市场,既能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也能更好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市场上不乏劣质公司再融资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案例,宝贵的市场资源被浪费,这无形中是值得商榷的。再融资步入买方市场,能够产生出“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这其实也是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最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