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通策医疗交出了自重组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年报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同比下降2.23%;净利润5.48亿,同比下降21.99%;扣非净利润5.25亿,同比下降21.73%,史无前例的出现了负增长。故而,也算是为股价的惨不忍睹作出了最直接的解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知道通策所处的牙科是一条高景气赛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那么为什么公司近期的经营表现会如此糟糕呢。为了寻求答案,我仔细翻了翻年报,大概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1、受疫情管控的客观因素干扰,全年限流、停诊事件频发。从下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非常大,公司3、4月份门诊人次增速出现了显著下滑;同样到了四季度,这一迹象也十分明显,年底管控放开全面普阳之后,干脆直接坠落至谷底。在这种不可抗拒力的作用下,收入同比下滑也就势所难免了。
2、按照公司的说法,尽管外部环境不佳,但为了更加长远的未来扩张计划,通策依然处于人员扩张期,报告期内继续执行储备人才战略,以至于人力成本支出攀升,全年新增加人力成本1亿余元,压缩了当期利润。
3、逆势扩张的蒲公英分院仍在循序推进,新开业医院租金及物业费用增加850万元,装修摊销、设备折旧增加1200万元,直接影响当期利润2050万元。
4、公司新建医院的物业以长期经营租赁为主,执行新租赁准则会确认整个租赁期的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按照剩余租赁付款额计提租赁负债财务费用,2022 年计入损益的租赁负债利息费用4250万,也对当前利润作了一定的减法。
上述理由,总体而言算是说得过去,简单的讲就是受疫情管控影响,整体经营状况收入低迷,再叠加一些客观的惯性支出因素,公司的业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下滑。
如果说年报业绩不佳,早就是一张明牌的话,一季度的不理想就多少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了。一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1-3月份,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净利润1.69亿、扣非净利润1.64亿,分别同比增长3.04%、1.49%、0.42%,继续显得异常疲软,这到底是咋了,不是说好了管控已经结束了吗。
不过看一下一季报的有关注释,一切倒也释然了。首先,1月份情况比较特殊,上一年底管控放开普阳之后,1月份恰好赶上了一个尾巴,至少月初还未进入正常营业状态,后半截又遇到春节比往年提前,所以月收入反而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1.8%;其后2 月份终于开始恢复正常经营,单月营收同比增长32.3%,算是迎来了久违的复苏;但是到了3月份,受种植牙集采政策的影响,患者的观望情绪立马上升,单月营收又再次陷入低迷,仅同比增长5.6%。
显然,上述情况多为短期因素,谈不上太严重的问题。个人认为疫情的影响肯定是会持续消退的,公司的经营终究将回归正常。至于种植牙采集的问题,其实从长远看影响也不大,因为种植牙的费用包括种植体耗材、牙冠耗材和医疗服务费用三个部分,集采针对的只是其中的种植体耗材,后面两项并没有包含进去,相反集采如果引发爆量,或许还能给后两项带来加持效应。同时,进入集采的种植体都是市面上普通大众用得起的种植体品牌,假如你经济承受能力强、对牙健康有更高的要求,愿意选择更高端的产品,实际上也不是集采可以限制的。
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着通策就没有任何顾虑了呢,这倒也不是。通策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质地本身,而是价格,虽然跌了这么多,认真一看还有接近66倍的PE。尽管许多人觉得贵有贵的道理,牙科是黄金赛道,国内市场还有着极为广阔的扩张空间,愿意为高成长支付高溢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通策和爱尔有一点很大区别,那就是牙科天生就具有手工业属性,很多私人诊所敢看牙却不敢看眼,以至于竞争密度更大。事实上,通策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一个区域性霸主,而不是全国性品牌,走出浙江一亩三分地,能与其抗衡的竞争对手不在少数,因此某种程度上溢价风险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