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投资中,企业的质量和买入的估值,是唯二的两个考虑因素。当其中一个因素足够优秀时,投资者往往就能够获取巨大的成功。而现在,在A股和港股所出现的、历史上并不常见的超低估值,值得投资者珍惜。
首先界定一下,如何的估值才能算“超低估值”。不过,这本身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对于动辄以几十上百倍市盈率买入股票的一些A股投资者来说,可能15倍市盈率就算是“超低估值”。
其实,15倍市盈率显然还不够便宜,因为它对应的年化回报率只有6.7%。这里,请允许我根据自己在A股和港股市场里的投资经验,主观定义一个超低估值的范畴。当然,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可以界定自己的定义:你得到的结果会和这里计算的大同小异。
【资料图】
在本文中,我把港股中市净率(PB)小于0.5倍、市盈率(PE)小于6倍的股票,定义为超低估值(此处PB采用mrq口径,PE采用ttm口径)。当然,这两个估值数据也必须同时大于0。如此,企业对应的财务理论回报率,可以达到16.7%。
在A股市场,我则采用了稍微宽松一些的定义,因为A股当前的整体估值教港股为高。我把每个估值指标都抬升了50%,即PB需小于0.75倍、同时PE需小于9倍。当然,这两个指标也需要同时大于0。
那么,如此超低估值的股票,在A股和港股的历史上是不是很常见呢?数据告诉我们,这种超低估值股票并不是永远都有的。我统计了A股和港股通范围下,所有符合以上“超低估值”的股票数量。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数据采用的范围,是使用当前(2023年2月5日)在A股和港股通范围内的股票,观察其在历史上每个年份的估值情况。这样做会和真实的历史情况略有出入,因为一些退市、私有化、或者现在不在港股通而过去曾经在其中的股票,将不会被纳入统计。不过,鉴于本文的重点是超低估值股票的占比,因此这个细节并不会显著改变整体的统计结果。
数据显示,在A股,当前(2023年2月5日)超低估值的股票占比为0.95%。这一比值在2018年到2022年之间,基本都维持在0.9%到1.3%之间(本文中除特别说明,年份均指当年12月31日的时点数据,如2008年即指2008年12月31日数据)。
但是,在2018年之前,超低估值的股票却非常罕见。其中大部分年份,A股众多股票中,符合上文设定的“超低估值”范畴的股票,占比常常为0%、或者近似0%。仅在2005年、2008年、2013年,分别出现过占比0.4%、0.27%、0.30%的超低估值股票。
而以上的3个年份,恰恰对应了A股的大熊市。在其后的市场表现、即2006年、2009年、2014年,市场都出现大幅上涨。
熟悉股票交易的人都会知道,在交易术语中,有一个经验叫“横有多长,竖有多高。”意思就是,市场压制的时间越久,之后的反弹就往往越猛烈。那么,在最近几年出现的这种超低估值股票,也许会再次印证这个经典的交易法则。
在港股市场,事情也是类似的。从绝对估值的水平来看,港股由于流动性没有A股充沛,其绝对估值水平往往比A股更低。即使我们采用了更为严格的估值范畴,港股(此处为当前港股通所覆盖范围)中超低估值股票的比例,也远高于A股。
数据显示,在2023年2月5日,港股中超低估值的股票,占比为12.23%。在最近几年,这个比值仅在2021年和2022年有近似的数据,分别为12.85%和12.96%。
再往前,如此高比例的超低估值股票,就不常见了。其中,2018年到2020年的比例基本在5%到6%左右,再往前的年份则维持在1%左右、甚至更低。
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例外,即在2008年,港股的超低估值股票占比,达到了12.30%。众所周知的是,港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受伤惨重,而在之后的2009年也迎来了大幅反弹。
由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在当前的A股和港股所出现的超低估值股票,其估值水平在历史上并不经常出现。而每次如此比例的超低估值股票出现,之后伴随的都是剧烈的反弹。大比例超低估值股票的出现,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时机。
在东汉末年,当大将军皇莆嵩击溃黄巾军、威震天下时,一个叫阎忠的人曾经找到皇莆嵩,告诉他这是一个宝贵的时机:“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阎忠所说的意思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机。如今朝廷糜烂、皇帝昏庸、宦官当政、天下将乱,大将军你现在威震天下,不如就此把大权掌握,可以还天下一个安宁啊!此时机一过,再想让天下安定,可就太难了。
可惜,皇莆嵩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代忠臣,没有听从阎忠的劝告,回复说我“心不忘忠”。结果,天下安定的机会就此失去。在之后的汉末农民战争和三国混战中,中国人口大降。曹操写诗称此时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全中国的人口,相较东汉鼎盛时期,下降了足足七分之六。
皇莆嵩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真正的时机出现时,如果能抓住,那么将会带来扭转乾坤的巨变。在今天的投资世界里,对于当前出现在的超低估值股票,我们难道不应该倍加珍惜吗?
(作者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