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溢价参与华夏银行定增,是一种定向输血,不值得提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银行业务扩展与资本充足率有关,面对资本不足,为了不影响业务开展,银行不得不补充资本金,但是银行股价普遍低于净资产,让补充资本金面临尴尬。
8月8日晚间华夏银行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不超过200亿元。其中,“首钢集团”和“京投公司”拟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金额分别为50亿元和30亿元,首钢集团为华夏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额为31.2亿股,占总股本20.28%;京投公司为第四大股东,持股数额为15.3亿股,持股比例为9.95%。
作为大股东认购定增股份说明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但是本次首钢集团和京投公司认购华夏银行的定增股价明显高得太离谱,如果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从二级市场直接增持更合算。参与定增明显是一种定向利益输送。
8月8日收盘,华夏银行的股价为5.06元,而此次两家股东定增认购价格是15.16元。相当于溢价200%,为什么定增股价那么高?主要是受到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定增价格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而不是随着市场股价变动而任意定价的。
《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国有资产严禁低估作价折股,一般应以评估确认后净资产折为国有股的股本。如不全部折股,则折股方案须与募股方案和预计发行价格一并考虑,但折股比率(国有股股本/发行前国有净资产)不得低于65%。股票发行溢价倍率(股票发行价格/股票面值)应不低于折股倍数(发行前国有净资产/国有股股本)。华夏银行一季度净资产是15.76元,一般而言,增发价格不能低于净资产也就是15.76元,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打折的,最高可以打65折,为什么首钢集团和京投公司愿意按照15.16元高价定增呢?
首钢集团等国有资本并不是第一次高价参与华夏银行定增!第一次或许是看好华夏银行股价走势,但第一次浮亏没有解决,第二次再度高价定增,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
首钢集团和京投公司在2018年9月18日也是以溢价参与定增的,华夏银行发布一份定增不超过25.6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92.36亿元的方案。当时的发行对象为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和京投公司。按照上述情况计算,每股定增价格约为11.4元,华夏银行当天的股票收盘价为7.68元/股,溢价约50%。目前华夏银行股价是5.06元,按照11.4元定增价格计算,不考虑红利三家公司合计浮亏162.6亿元。
华夏银行之所以需要定增,关键是2021年年底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只有8.78,已经十分接近监管指标7.75%,亟待补充一级核心资本,但是目前银行股价十分低迷,可以说华夏银行股价是一路下跌,不断新低,依靠二级市场定增和配股难度颇大,只能是向大股东定增输血,但是依靠国有企业大股东输血,华夏银行作为国有控股银行,以净资产价格定增,基本保证了国有资本不流失,但是首钢集团明显以高于二级市场价格参与定向定增,实际上造成了大股东首钢集团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损害了首钢集团利益,涉嫌违反相关规定。
这就是好事难两全!
华夏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与整个银行走势低迷有关,但其股价在银行中也是比较差的,与经营不佳有关,一个是合规问题客观存在,就在7月,华夏银行连吃两张大额罚单,罚款金额合计达165万元。其次是业绩不佳,都是股份制银行,招行业绩要比华夏银行靓丽得多,也比平安银行逊色,一季度每股盈利从0.29元增加到3毛钱仅仅增加一分钱,平安银行从0.42元增加到0.56元,招商银行从1.27增长到1.43元。
现在银行股价低于净资产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与市场热点有关,也与金融支持让利实体经济有关,补充银行一级核心资本面临诸多的尴尬,以净资产作为定增价格在二级市场发行几无可能实现,通过配股再融资,往往引发股价短期波动,因此才会有首钢集团以远高于二级市场定增的方式完成再融资,但这种以国有大股东输血的方式不适宜推广。
化解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需要以市场化方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