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科创板即将迎来开市三周年之际,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8号——科创板股票做市》。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将迎来做市时代。个人以为,防范其中隐藏的风险应置于首要位置。
科创板的设立,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特别是,科创板开启了注册制试点,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并实行差异化交易制度,导致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日益凸显。此次在科创板建立做市商制度,无疑是改革的进一步延伸。
对于做市商制度,投资者其实并不陌生。比如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机制已有七年时间,且已经推出了三板做市指数。三板做市指数不仅是反映新三板二级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数,也成为众多新三板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这说明,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细则》的亮点其实并不少。比如根据规定,科创板股票做市服务申请采用备案制。取得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只须向上交所备案,就可为具体的科创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务。备案制免除了繁琐的审批程序,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券商更快地开展做市业务。再如,上交所将定期对做市商做市服务进行评价。服务评价分为AA、A、B、C、D 5个档次。如果被评为D档,将会影响到相关券商的做市服务。此外,《细则》对做市帐户持有的股份、做市资金、做市股票指标要素、做市商履行义务、做市业务终止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可谓面面俱到。
尽管对于在科创板建立做市商制度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但毋庸置疑,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一方面,在科创板实行做市交易,将为取得做市业务资格的券商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经纪、自营、投行、资管等业务已成券商四大业务,做市业务虽然在新三板早已开展,但由于新三板市场交投不活跃,客观上对相关券商业绩上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但科创板与新三板的做市业务,显然又是大不一样的,这也是市场定位、影响力、关注度等多方面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沪深主板、科创板与创业板等几大板块中,科创板的门槛是最高的,实际上也将绝大多数投资者挡在了科创板的门外。如此事实,无疑会波及到科创板交投的活跃度、市场流动性,以及个股估值的合理性。在科创板实行做市交易,能够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并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实行做市交易,也是对科创板竞价交易制度的一种补充。做市交易与竞价交易“两条腿”走路,无疑能走得更稳,也能走得更远。
尽管如此,对于做市交易,个中的风险却不能不防。作为相关券商一项新增的业务,做市业务或将与券商的经纪、自营等传统业务产生利益冲突。如果不建好防火墙,做好隔离工作,利益冲突或不可避免。这既会对做市业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相关券商产生影响,这显然是市场所不愿看到的。
而且,根据规定,做市商通过专用账户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不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持股比例上限如此之高,是非常有利于相关券商通过做市业务操纵市场的。如何防止相关券商利用高持股比例与做市业务操纵市场,显然是监管部门必须直面的问题。
个人以为,目前沪深市场只有竞价交易的交易制度,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做市商机制在科创板顺利开展,今后不排除在创业板,甚至是沪深主板推行的可能。竞价交易与做市交易的并驾齐驱,将会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这无疑又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