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在京召开金融支持稳定企业、保障就业论坛。论坛强调,金融机构要把扶持稳定企业、保障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信贷供给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顺利投向实体经济。
论坛透露了什么信号?下一步,金融业如何进一步稳定企业、保障就业?
货币信贷持续支持
自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多项金融政策措施迅速落地。通过加大货币信贷支持总量,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支持。
从总体上看,金融支持呈现出“量增价跌”的特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贷款增长超过1万亿元。广义货币M2连续两位数运行,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从价格看,上半年市场利率继续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根据央行今年一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82%,比2019年末低0.3个百分点,比2018年峰值回落0.7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高于同期一年期中期贷款利率及贷款市场报价率。政策性降息的效应被放大并传导到实体经济,LPR改革有效地起到了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忠近日表示,今年新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超出预期。市场主体恢复生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时间可能比原先预期的要长得多,难度也更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稳定企业,保障就业,稳定经济增长,帮助中小企业生存,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下一步,进一步稳定企业、保障就业仍需货币信贷支持。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团队认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足是满足实体经济复苏的需要。考虑到专项国债的发行和地方专项债券的大规模发行,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些资产的配置,这将带来较大的流动性缺口,需要补充流动性。
据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团队介绍,6月份,央行还推出了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性小微金融企业贷款延伸支持工具和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其目的是使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今后还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融资设施,支持特定企业,增加专项再融资,扩大合格抵押物范围等支持实体经济的工具。
让金融机构敢于放贷,愿意放贷
如何让金融机构敢于放贷、愿意放贷、能够放贷,也将成为论坛的焦点。在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近日出台的11项金融改革措施中,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11项措施中,《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督评价办法(试行)》已于7月1日实施。
自今年以来,许多小型和微型企业一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智库负责人李建军说,小企业是中国就业的主力军。稳定就业,小微企业要平稳运行。因此,小微金融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我国目前的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大头”,而小微企业的融资大多来自银行贷款。因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抓住商业银行的主体,让银行愿意放贷、敢于放贷。
李建军认为,金融机构不敢、不愿放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信息交流,特别是要加快企业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同时,要继续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与银行共担风险。
当前,要让金融机构“放贷”,关键是要加快对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近期,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楼飞鹏表示,目前中小银行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较少。政府非常重视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不仅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加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有业内专家认为,商业银行仍需加快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建议加快完善永续债等相关政策,推动发行更多资本补充工具;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资本补充工具,如可转换一级资本债券、可转换二级资本债券等,使各类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资本补充方式。
在“会贷”方面,论坛提出要加强金融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银行提高金融技术水平,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小微企业“画像”,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服务。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今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烟草零售店老板王军(化名)在一天内申请了27万元的信用贷款。
由于疫情影响和流动资金不足,王军向远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然而,他没有抵押品,短时间内找不到担保人。因为持有烟草经营许可证,远安农村商业银行当即推荐了一款纯信用贷款产品“烟商快贷”。7月6日,该笔贷款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远安农村商业银行获得10.8万元零成本政策资金。
“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是央行6月创设的直接触及实体经济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论坛上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注意审核第一还款来源,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规划》明确对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普惠性小微信贷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有效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与小微企业资产状况相匹配的信贷产品,支持更多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获得无抵押贷款支持,通过扶持小微市场主体促进就业基本稳定,帮助实现“六个方面”的稳定和“六个保证”。
7月2日起,湖北省先后办理了第一批总额12.6亿元的“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可支持湖北省84家地方法人银行向普惠性小微企业发放信贷31.6亿元,惠及湖北省近1.4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
在北京,7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向当地3家法人银行发布了第一批“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惠及3125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资金主要投向批发零售业、农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计划资金专门用于促进辖区内法人银行加上中小企业信贷。
目前,普惠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逐步实施。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信贷发放困难主要是由于信贷风险较高,各地各部门开户信息分散、不足,缺乏完善的评估和尽职调查豁免评估体系、风险控制和缓释机制。从长远来看,需要更多配套的“基础设施”,加大中长期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支持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要尽快建立健全各级信用信息的收集、共享和查询机制,为银行打开信用信息共享的大门,督促银行改进建立风险控制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提高信贷杠杆率。同时,在监管、考核和评价方面,要考虑设置优化信贷的指标,促进商业银行积极发放信贷,进一步发挥银行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