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去杠杆”进行时 监管层加强保证金融资风险管理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8-05-08 08:52:38

香港证监会加强保证金融资风险管理的进程正在持续推进中。

日前,香港证监会高层在公开场合放出“风声”,针对证券市场交易高杠杆及保证金融资抵押物的质量变差等问题,监管层正与业界进行非正式咨询。

近日,香港证监会就券商的保证金融资额(香港市场称“孖展”)问题,正与业界商讨改善措施,初步方向是研究就每家券商的孖展借贷额“封顶”,即券商需根据其资本或财务状况等条件设定一个孖展借贷的最高额度。不过,就改善措施的具体方向,同日上证报记者也向香港证监会求证,被告知暂时没有消息可以披露。

何为保证金融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内地称谓的融资,还是股票质押,在香港市场上都可以包含在“保证金融资”的范畴里。目前,中资银行和券商在香港的保证金融资业务已经占市场份额的40%。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香港证监会此次对于保证金业务风险的监管是出于某些内地券商在保证金融资业务的激进扩张。不过,在受访人士看来,内地券商近年来已有所收敛,目前在该业务上发展已配合内控的提高而逐步稳健。

“其实保证金融资业务风险的整顿工作从2016年年中就开始了,2017年海通国际、国泰君安国际等大型、中等内地券商就普遍调整了孖展贷款结构和规模,包括降低中小盘股的融资比率,提高利率,压缩总体规模等。”中泰国际研究部副主管赵红梅告诉记者。

据国泰君安国际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初,集团便开始调整孖展贷款结构,降低抵押物中流通量较低、市值较小的股票比例,使借贷组合更加健康。2017年,公司孖展贷款收入为9.69亿元,同比下降逾12%。“我们针对股票的不同市值、企业盈利及流动性等维度进行分析,采取分类分级管理的方式控制业务风险。高风险的业务,即使利润再高也不做。”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阎峰此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交银国际也在年报中披露,公司保证金融资业务稳健增长,2017年融资贷款利息收入为3.34亿港元,而2016年为3.32亿港元。

同时,包括海通国际、交银国际、兴证国际等券商2017年都做了较为充足的减值拨备。比如,交银国际表示,公司采取审慎态度,密切监察融资贷款,并定期对融资贷款(包括抵押品的质量和价值)进行减值评估。2017年,交银国际大幅提高拨备准备,达1980万港元,而2016年的这一数据仅830万港元。

赵红梅表示,监管层加强券商保证金融资风险管理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稳定。当前保证金融资业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当股市急剧波动时,股价跌破质押线直接带给券商“呆账死账”,不但券商利润被吞噬,中小投资者也受伤。

“香港证监会的系列举措是好事,有助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券商在开展具体业务时,也会更加侧重于蓝筹股,进而使得孖展借贷比例下降。”赵红梅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