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百丽国际(以下简称“百丽”) 在香港联交所退市。531.35亿港元的私有化交易创了港股历史之最,创始人邓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参与此次私有化要约收购,套现百亿离场。相比2013年巅峰时期1500多亿港元的估值,缩水过半的背后难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无奈。从资本市场退出,与百丽这几年门店经营业绩不佳密切相关。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南京的线下门店目前并没有受到冲击,进货、销售等核心业务都在正常运行。
退市
500多亿港元完成私有化,较巅峰时缩水超千亿
7月27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被撤销,“鞋王”百丽正式退市。
从市值数据上来看,这是港股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但在百丽最辉煌的2013年,其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鞋王”的名号由此而来。而此次退市时百丽的估值仅为531.35亿港元,与巅峰时期相比缩水超过了62%。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选择出售他们所持有的25.74%的百丽股份,百丽私有化完成之后,二人将套现百亿离场。而高瓴资本将成为百丽的新任大股东,持有其57.6%的股份;第二大股东鼎晖投资持有11.9%;其余的30.5%则由百丽其他管理层共同持有。
那么从港股退市后,百丽未来是否会到A股谋求上市?百丽CEO盛百椒此前表示,私有化财团现阶段仍未就是否在A股上市与自己沟通。市场普遍预测,百丽谋求A股上市将是大概率事件。不过,由于A股上市条例规定,百丽由于股东结构发生变化,公司至少3年内不能在A股上市。
探访
商场门店进货、销售都正常,目前没有裁员
百丽退市,更多消费者关心是否会对线下门店销售造成影响?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京新百和中央的百丽门店。
南京新百百丽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线下的门店还没有受到影响,进货、上新、销售一切正常。”店员表示,店里没有裁员,鞋子的销量也未受到冲击,情况一如往常。有店员甚至表示,这两年的销售额不减反增了。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位正在店里试穿鞋子的顾客,她也表示,虽然前段时间看到了新闻,不过这对她来说没什么影响。“我平时买鞋主要看款式,不看品牌。经常会在门店里试穿后,到网上比价,然后购买。”
而在线上的天猫百丽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前两天还有一批新品上架。”翻看店内商品,卖得最好的一款凉鞋月销为3143笔。
背景
急速扩张“船大难掉头”,受电商冲击业绩下滑
百丽的扩张从2009年开始,当年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681家。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线下门店的扩张在2011年达到了巅峰,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
然而,到了2014年,在电商的冲击下,百丽的线下业绩受到冲击。2015年,百丽国际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下滑,也是在这一年,百丽内地零售网点减少了366家。
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在发布会上曾公开表示,自己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出很好的预判,进而导致了百丽转型失败的局面。
“船大难掉头,急速地扩张导致百丽的资产越来越重。想要转型,难度就很大。”有零售行业分析师说。他认为,受消费升级的影响,定位偏中低端的百丽,也逐渐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需求。“国际大品牌的女鞋逐步引进国内,迎合了年轻白领的需求。越来越便捷的海外代购和海淘,也在抢走百丽这类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
未来
底子还在,新资本入局增加想象力
业绩持续下滑的不止百丽一家。品牌定位比百丽低端的达芙妮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达芙妮同名品牌“达芙妮”和“鞋柜”品牌于中国内地的业务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下滑10.7%。而在门店方面,达芙妮上半年净减少门店306家,几乎达到了平均1天关2店的程度。
品牌女鞋千百度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虽然公司2016年在营收上实现了5.3%的增幅,但净利润出现了近20%的下滑;而此前一直推进转型的星期六,也在2016年出现了营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俱跌的情况,而且期内净关店233家。
百丽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2016年度,尽管公司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700家,但运动、服饰类自营零售网点增加了543家,整体仍保持稳定,2017年2月28日,百丽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0841家。“百丽的底子还在,自有品牌百丽、他她、思加图、森达、百思图、天美意等,加上代理的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市场认可度仍在。”上述分析师认为,短期内百丽的行业地位还难以撼动。
新的资本方高瓴和鼎晖的入局也增加了想象力。根据百丽国际此次发布的私有化公告,要约方计划向百丽国际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与公司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并在技术、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