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小皮
“公司今年盈利不错,准备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2元(含税)”看到这样的分红方案,不少股民只能苦笑——这点分红还不够交手续费。而在A股市场,还有更“抠门”的一批公司:它们年赚数亿甚至数十亿,却连续多年一毛不拔,被投资者戏称为“铁公鸡”。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铁公鸡”背后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01 现象:这些公司到底有多“铁”?
案例一:浪莎股份——20年不分红的“传奇”
作为一家老牌纺织企业,浪莎股份曾创下连续20年不进行现金分红的纪录。尽管某些年份盈利状况良好,公司总是以“发展需要资金”为由拒绝分红。
直到在监管压力下,才于近年打破了这一纪录。网友调侃:“这不是铁公鸡,这是不锈钢公鸡啊!”
案例二:金杯汽车——25年“一毛不拔”破纪录
金杯汽车曾保持A股市场连续25年不分红的最高纪录。期间公司业绩有起有伏,但从未向股东分配过现金红利。
公司解释称需要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但投资者并不买账:“25年都没研发出个结果?”
02 探因:为什么不分红?真相令人震惊!
理由一:我是真的需要钱!
实际情况:某些行业确实需要持续大量资金投入,比如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型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转型期的企业,将利润再投资是合理需求。
但问题在于:如何证明你是“真的需要”,而不是“找借口”?
理由二:分红要缴税,不留着更划算
深层次原因:对于大股东而言,现金分红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将利润留存在公司,可以避免立即缴税,同时增强公司实力,提升股价。
未来大股东可以通过减持股份获得收益,这种方式可能更“划算”。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和中小股东分享蛋糕!
理由三:业绩不稳,得留着钱过冬
实际情况:有些公司业绩波动大,今年赚明年亏,管理层希望“以丰补歉”。这个理由看似合理,但连续多年盈利却不分红,就说不过去了吧?
理由四:钱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花
奇葩现实:部分公司账上躺着大量闲置资金,既不投资也不分红,整天就买理财产品。请问:我自己不会买理财吗?需要你来帮我买?
03 监管:终于出手治“铁公鸡”!
证监会和交易所近年来重拳出击:
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鼓励“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等机制。
2024年新“国九条”更是放出大招:对多年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实施风险警示(ST),并限制大股东减持。
最狠的一招: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要求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比例低于年均净利润30%的公司,不得进行再融资。
这就意味着:不想着回报股东,就别想来市场圈钱!
04 建议:投资者如何应对?
第一招:学会辨别“真发展”与“真吝啬”
如果公司确实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将利润再投资可能比分红更能创造长期价值。但如果公司只是盲目囤积现金而无明确用途,就要小心了!
第二招:关注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公司,更容易出现“铁公鸡”。而那些公司治理良好、有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公司,往往更愿意分红。
第三招:用脚投票
对于长期缺乏股东回报意识、又无合理解释的公司,最好的选择就是:卖出!转向那些重视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
05 结语
股市不是单向抽水机,而是应该实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赢的地方。“铁公鸡”们终将被市场淘汰,那些尊重股东、愿意分享成长红利的公司,才会获得投资者的长期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