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出一个最壕的跨界光伏企业,那么一头扎进HJT赛道的国晟科技说第二,可能没有其他企业敢说第一。
(资料图)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从园林跨界到HJT电池组件领域以来,国晟科技对外公开的投资总额达到900亿元,进军光伏的气势比行业龙头还要猛,一种家里贼有矿的气场咄咄逼人。
尽管有一些大手笔投资项目涉赚眼球、搏出位之嫌,但其喧宾夺主的战略谋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推广效果,HJT大黑马之名头早已不胫而走,同时凭借抱上央企的大腿,国晟科技斩获了不少大单。
6月21日,国晟科技披露,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国晟”)与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组件设备框架集采包件1(二标段)采购合同》,合同总价值10.425亿元。
2025年2月,安徽国晟被确定为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组件设备框架集采包件1(二标段)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人民币104,250.00万元。
2025年4月,安徽国晟中标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集采项目,中标金额人民币2.25亿元。
2024年10月,国晟科技公告旗下二级子公司安徽国晟中标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集项目(标段二),中标总价3.925亿元。
2024年9月,安徽国晟与中广核全资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洛浦有限公司就《框采合同》签订了部分《采购订单》,合同金额约4.826亿元,含税单价为755元/KW。
2024年5月,安徽国晟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HG30)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39亿元。
2024年7月,安徽国晟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中广核莱州土山6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工程EPC总承包工程光伏组件合同》,合同金额为人民币7.49亿元。
2024年7月,安徽国晟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Ⅱ标段项目异质结光伏组件单项供货合同》,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64亿元。
剔除一个重复的10.425亿元的组件集采大单,国晟能源自2024年以来先后斩获了7笔订单,合同额合计达到35.946亿元。
然而,这么大的订单未能扭转国晟科技亏损的现状。
财报显示,国晟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20.9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55亿元。
分季度来看,其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呈探底回升势头,单季营收10.28亿元,同比猛增1157.32%,单季归母净利润0.468亿元,同比增153.96%,单季扣非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减亏。
但这一业绩好转势头在2025年Q1戛然而止,当季营收9563.2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41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0.446亿元。
在4.30、5.30两个抢装潮加持的Q2,国晟科技的业绩仍不尽人意。其预计2025年H1归母净利润亏损8000万元至1.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300万元至1.23亿元。这意味着其Q2单季亏损约在4000万-8000万元区间。
持续的亏损貌似给签单签到手软的国晟科技也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其也卷入了拖欠员工数个月工资的传闻。在资金链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多位高管辞职也增添了管理团队稳定性的疑虑。
今年5月1日,副总经理赵志远正式离职。7月5日,副总经理张忠卫和董事会秘书李萍官宣辞职,前者辞职原因是退休,后者辞职原因是工作调整。
据公告,张忠卫和李萍原定任期都是2026年9月24日,同时2人辞职后仍在公司继续任职,张担任首席科学家,李萍担任董事、副总经理,张昆被聘任为董事会秘书。
产能方面,国晟科技的HJT组件产能远高于电池产能。其近日在回复上交所关于2024年业绩问询函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徐州贾旺基地产能为1.5GW,淮北基地为1.75GW,淮南基地1.5GW,光伏组件产能合计为4.75GW,2024年前述三个基地组件产量为2.41GW,产能利用率合计为50.74%。
电池产能方面,三个基地中仅徐州贾旺基地有电池片产能,为0.5GW,2024年的产量为0.1GW,产能利用率为20%。
2024年度公司生产、销售情况显示,光伏组件产量3,328.27MW,销量3,336.63MW;电池片产量84.78MW,销售量126.66MW。
据国晟能源披露的基地投产路线图显示,其于2022年1月启动新能源业务,2022年7月淮北组件基地投产,2023年3月徐州贾汪组件基地投产,2023年7月徐州贾汪电池基地投产,2023年9月淮南组件基地投产,2025年4月莱州组件基地(一期1.25GW)投产。
不可否认,行业下行,亏本抢订单,是当前包括国晟科技,甚至是行业龙头出现财务赤字的重要原因。若行业调整周期再拉长,国晟科技作为二、三线的组件企业可能进一步承压。(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