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流动性改善 北证50涨幅近40%
(资料图片)
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表现波澜不惊。A股主流指数,如上证指数、沪深300、科创50与创业板指等均小幅收涨,最大涨幅不超3个点,而北交所代表性指数——(899050)北证50则表现突出。
截止6月30日,北证50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9.45%,在A+H市场主流指数涨幅榜中排名第一。
北交所企业具有双重属性,既与科创板、创业板等代表科技、成长、创新型企业重合,又与微盘股、小盘股存在共性,显著受益于当下市场环境。
北交所作为最年轻的证券市场,自2011年11月开市以来,被市场讨论和质疑最多的就是流动性问题。
2021年11月到2023年9月,北交所日均换手率仅为1%—2%,平均市盈率不足20倍,流动性的确存在不足。
但这两年,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有了显著改善。2023年9月,北交所启动了独立行情,全年日均换手率达到6%,估值修复至25—30倍;2024年日均换手率达到13%,平均市盈率进一步提升至30—40倍;2025年上半年换手率日均在10%附近波动,平均市盈率则达到40—50倍,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华源证券北交所研究报告)
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10月北交所流动性超过科创板,2024年底流动性超过创业板,并一直持续至今。
估值层面,截止到目前(6.30),北证50动态市盈率68倍,创业板指数32倍,科创50指数是138倍,中证2000指数是134倍。可以说北证50估值整体并未高估。
估值的提升除了流动性的改善之外,还来源于优质企业的持续增加。
当前北交所市场整体企业利润中位数约为3000—4000万,其中2024年上市的企业利润中位数达6000万,2025年上市企业利润中位数接近8000—9000万,也就是说,这两年北交所的上市企业质量在不断提升。(数据来源:华源证券北交所研究报告)
除了流动性和基本面的改善,北交所政策支持也在持续推进。2025年下半年将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于该指数对应的配套产品亦有望在Q3或Q4落地,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将进一步夯实北交所的市场定位。
另外,政策的支持还体现在新股战略配售制度,2025年4月3日北交所修订新股战略配售比例和参与家数:5000万股以上公司战配比例上限从30%提升至50%,参与家数从10名扩至35名;5000万股以下公司战配比例上限从20%提升至30%,参与家数从10名扩至20名。
2024年北交所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18%,2025年上半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超300%,伴随战略配售比例的进一步提升,参与北交所的投资产品,收益率也将进一步增加。(数据来源:华源证券北交所研究报告)
02
北交所主动基大幅跑赢北证50
受制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北交所参与人数显著低于沪深两市,普通投资者想参与,也只能通过购买相应的指数基金和北交所主题基金。
当前,北交所唯一的指数就是北证50,跟踪的基金有54只,总规模95.76亿。上半年北证50指数上涨近40%。
但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北交所的基金,在过去三年里,70%的主动基的收益,大幅跑赢北证50指数,获得惊艳的超额回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在2025年“中考”成绩榜单中,(014238)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以72.16%的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除QDII)第三名。
过去三年,华夏北交所创新精选更是以175.64%的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收益第一名。
为什么70%的主动基,会明显跑赢北证50。
首先,在北交所这个地方,上市企业是从新三板6000多只挂牌企业中,层层筛选出来的,越早进入新三板研究,对企业越熟悉,越了解,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可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的优势,起到了很好的价值发现的作用。
其次,从某个程度上讲,当前北交所机构参与者还不算多,市场还不算太“卷”,还有很多没有充分价值发现的地方,这就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创造阿尔法收益的绝佳场所。
就像华夏北交所创新精选的基金经理顾鑫峰,他在新三板领域就深耕了10余年。
早在2015年,那时新三板刚刚进入公众视野,华夏基金旗下华夏资本就率先成立了专户,专门从事新三板投资(当时公募投资不了),顾鑫峰在当时就担任了新三板业务部的负责人。
市场对新三板颇有微词,源于早期新三板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新三板于2016年在基础层的基础上推出创新层后,大浪淘沙过滤筛选公司,这期间,进入创新层的公司质量明显提升。
到了2020年,在创新层基础之上有设立精选层,到了精选层,公募基金终于可以投资新三板部分股票了,当时华夏基金发行了首批可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主题基金——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开混合,顾鑫峰就是首位基金经理。
接着2021年,北交所设立,上市企业正是源于新三板,先进入创新层,再选拔进入北交所。
截至2025年6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约为6065家?,其中基础层3882家,创新层2183家,到了北交所,也就不到200家公司。
可以说,顾鑫峰见证和经历着新三板到北交所的泥泞发展和不断壮大,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对于北交所的投资,顾鑫峰指出“一个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本质上离不开好公司。很多人觉得北交所市场的公司体量小,质地相对一般,但市场的走势却与大家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这可能跟很多人不了解北交所公司的来源有关。
03
小荷才露尖尖角
对于当前的市场行情,顾鑫峰表示“短期市场走势更多与市场风格有关,长期一定是跟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高度相关。说实话,半年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更多与市场风格有关。今年上半年,中证2000指数上涨近15%,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上涨36%;这反应了市场在经济企稳复苏的相对早期阶段、同时伴随着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市场的一种自然选择。历史上看,每当市场环境是这种“经济复苏早期叠加流动性充裕”组合,基本上都是小盘股表现要相对好一些。”
对于北交所未来的展望,顾鑫峰说到“由于新三板有庞大的基数,北交所是不乏好公司的,并且,伴随着北交所流动性越来越好(过去三年流动性大约翻了30倍),机构投资者关注度越来越高,好公司来北交所的意愿越来越强(而不是之前都以转到科创创业板为唯一目标)。”
作为北交所冠军基金经理,顾鑫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未来北交所的看好,他认为北交所未来会越来越精彩。
即使可能现在北交所的某些股票已经涨得比较高、估值比较贵了,但这个市场的好处就在于每年都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每年都有不少好的新公司来上市。
顾鑫峰坦言,过去他对没提表达过,他对北交所市场的展望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说这个判断在当前依然适用。
风险提示:文中所提个股和基金仅作为研究分析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个股和基金的涨幅和业绩仅代表过去,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