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独立于外围市场较强的走势,再次有力提振市场情绪,稳定市场信心。随着国内积极政策不断加码,以及外围市场的调整到位,后期有望迎来主升修复行情。
A股为何能走出独立行情?
最近一段时间,美股持续调整,波动较1季度显著放大。美股的剧烈调整,也拖累了整个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但是A股依然走出独立行情,4月底以来强势反弹。
回溯历史来看,以往美股暴跌期间,A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每次调整结束的时点上,A股既曾早于过美股(2008年金融危机),同步于美股(2020年疫情),也曾多次晚于美股。那么决定A股与美股调整结束“早晚”甚至“独立于美股行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经济基本面。走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将是决定A股表现的核心关键(内容参考:《王德伦策略与投资:美股暴跌,A会不会跟?》)。
从当前看,无论是从政策面、基本面还是估值层面,市场信心都在转好,最悲观的层面或许真的已经快要过去。
第一,政策面接连释放利好。特别是4·29政治局“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表述,进一步夯实了“政策底”,经济增长动能有望在5、6月份逐步增强;此外重磅会议同时在房地产、平台经济、资本市场等领域积极表态,政策底进一步明确;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加大加快实施宏观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第二,基本面有望改善,复产复工稳步推进。
第三,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从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市盈率-TTM来看,均处于近两年“低估”区域,近5年和近10年也都位于历史中枢以下,的确是相对比较便宜的位置了。
来源:Wind, 截至2022-5-16,注:若指数发布日至今不满5年/10年,则采用全部历史数据,部分指数发布日期尚短,故不展示近10年百分位数
第四,两市交易明显缩量。量能萎缩向来是一个公认的底部信号,当市场上想卖的人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点上攻的力量就能促进市场回升。从A股历史经验来看,“地量”往往见“地价”。
反弹到反转,需要哪些条件?
海通证券通过05、08、12、16年几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认为市场底部区域已现,目前正在逐步修复中。从政策底到业绩底之间会形成市场底,而市场底出现均伴随五大类领先指标中的三项企稳:
社融存量同比/贷款余额同比(反映货币政策)
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反映财政政策)
PMI/PMI新订单(反映制造业)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早周期行业)
汽车销量累计同比(早周期行业)
当前,五大指标中社融指标已经企稳,后续需要持续跟踪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及国内疫情防控情况,还需跟踪海外经济情况。市场真正反转还需要时间验证(《海通策略:反弹到反转需要啥条件?》)。
很多人说,股市的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预知性,悲观者也许正确,乐观者却往往成功。
当前主要宽基指数PE估值均接近过去4轮历史磨底期的估值水平,市场处于底部区间,但那么持有部分筹码才是相对更好的应对方法。不空仓、不满仓,等待市场先生出价,不错过反弹,跌了也有子弹补仓。短期走势无法预测,不如选择长期看好的产品,淡定定投,通过定时、定额的投入始终保持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