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作为很多人眼中骑行体验最好的共享单车,他的倒掉另很多网友觉得可惜,17年11月16日创始人兼CEO李刚在公开信中也分析披露了很多项目失败的原因,其中对当年6月的营销事故被一笔带过,没有细说,很多网友在网上追问这次营销事故具体内容,但是网上公开的信息很少。
很多年轻的网友和互联网人对6月的敏感是没什么概念的,稍微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6月初有几天的极为敏感的日子,很多互联网分享平台甚至会为了绕开这个时间阶段,特意选择在这个时段关闭分享功能。
江湖哥之前在华为负责一个互联网项目,经常和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的网监部门有工作联系,这些部门都会要求定期更新关键词库,并且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文字类内容还好,很多视频类的内容的就需要比较多的人工介入,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有的大的互联网公司专门为视频审核开发了一套技术,可以做随时的视频片段截取,来进行内容的人工判断。
小蓝单车的那次营销,之所以被称作“作死”的营销,是因为刚好在那个敏感日期,小蓝单车和某游戏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找坦克的活动,具体活动细节不讲了,据说是一个新来的小屁孩策划的,活动一推出,很多互联网人就已经断言,小蓝单车自己作死,离倒闭不远了。
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有公安部门登门拜访了
事后来看,确如一些人所言,6月的那次“作死”的营销事件几乎成为了小蓝单车走向毁灭的致命转折点。“从6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被影响。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一笔资金。”李刚在信中这样表述。
虽然无法确定那次营销事件是否成为了资本市场抛弃小蓝单车的直接原因,但两者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却是无法否认的。
作为个体来说,率性而为倒也无碍。作为企业法人来说,规避政治风险理应是企业运营中最基本的必备素质之一。这其实也是对企业负责、尤其是对资本方负责的表现——没有什么比政治风险更能让资本后怕的了,尤其是在中国。
对于李刚来说,与战略失误相比,这或许才是最值得反思的教训。对于正在或即将创业的人来说,这也应该是最值得学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