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资产”)发布了关于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发生变化的公告称:“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于2021年1月22日公告将本公司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一位券商债券融资部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在当前市场信心脆弱、机构避险情绪较为一致的背景下,评级公司的下调行动对企业来说十分敏感,极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债券发行人的流动性困境。
一位中原资产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和评级公司进行沟通,正在争取。”
地方AMC列入可能降级观察名单
专业处理不良资产的地方AMC(资产管理公司)被列入可能降级观察名单,似乎十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事件却是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资产的第一大股东是河南省财政厅,持股32%。“作为出身显赫的地方AMC,省财政厅出资的背景下,评级公司一般几乎都是AAA评级全部给出的,融资时应该是非常受追捧的对象。”前述券商债券融资部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
但在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中,对于将中原资产列入可能降级观察名单的理由为:“近期中原资产外部融资环境有所恶化,且其未来3个月到期债务规模较大,流动性趋于紧张。根据中原资产披露的2020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688.16亿元,较年初减少9.43%;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18%,同时由于公司持有股票市值的下跌,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为-23.2亿元。公司自身盈利下滑,加之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均对其信用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0年6月末,其获得的27家银行的共793亿元授信,已使用384亿元。其中,国开行的综合授信额度为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作为承担着处置地方金融不良资产、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功能任务的地方AMC,近年来得到了河南省财政厅在资本注入、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其在河南省内金融系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中原资产官网中,“打造国内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愿景赫然留在最醒目的位置上。
“主动调整”引关注
方正证券分析师齐晟认为,中诚信国际将中原资产列入可能调低的评级观察名单,由于调整主体属于信用债市场正处于“元气大伤”阶段的河南省,且自2020年11月永煤事件以来,评级机构主动调整非违约相关主体评级情况的频率明显提高,因此再度引发关注。
过往评级机构往往在发行人出现明显兑付风险的最后时刻才进行“断崖式”下调的情况常遭诟病,齐晟认为,掣肘于发行人付费机制以及信用债评级市场的激烈竞争,滞后且大幅下调评级的现象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
但永煤事件后,监管加强了对于债券发行中介机构的约束。2020年12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自律处分显示,中诚信国际在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一是未按相关自律规则对永煤控股开展实地调查访谈,未对永煤控股管理部门及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二是对了解到的永煤控股或河南能化拖欠薪资、偿债安排、关注类贷款等异常情况,未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调查核验,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相关信息;三是质量控制等内控机制未有效执行,合规部门监督审查不到位。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对中诚信国际予以警告、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3个月,暂停业务期间,不得承接新的债务融资工具评级业务;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将中诚信国际有关违规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在齐晟看来,自此之后,市场开始频繁看到评级机构“主动调整”的动态。自永煤事件以来,国内评级机构(除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中债资信)对于非违约相关主体的“主动调整”,调整类型分为级别下调、负面展望调整和列入评级观察名单三类。其中,级别下调的主体涉及9家,过半数出自中诚信国际评级,包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及冀中能源集团、贵州水城高科等市场关注主体;负面展望调整涉及8家主体,7家出自中诚信国际评级,包括云南康旅集团、华夏幸福以及河南有线等主体;列入评级观察名单涉及4家主体,3家出自中诚信国际评级。
齐晟认为,对于评级机构的“主动调整”,一方面代表着加强监管与约束之下发行评级业务的弊病有望逐渐扭转,但另一方面,对于当前阶段,信用债市场情绪仍比较脆弱,对于例如河南区域、煤炭行业、网红主体,如评级机构短时间内密集批量调整,又会加剧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紧张担忧情绪,可能会导致相关主体的二级交易异动更严重、一级发行融资更困难,最终反而可能加速信用风险的暴露。当然,如果评级机构的“主动调整”未来能够做到常态化,真正发挥信用风险发现和跟踪的作用,投资人也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对“主动调整”过于紧张并可能产生过度解读,从而能减少投资中的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