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和国农机工业的“长子”,有着60余年发展历程的一拖股份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经营形势,曾经的“东方红”变身为“夕阳红”。2018年的业绩充分说明了一拖股份目前的生存状况。
年报显示,一拖股份2018年营收已下滑至上市当年(2012年)的一半,自2012年回归A股以来(2012年至2017年)赚的利润之和,还不够去年这一年亏的。曾经的“东方红”是如何一步步坠落至今的呢?
上市6年盈利1年亏光
一拖股份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都是在一拖诞生的。经过60余年的发展,公司成为国内唯一拥有“A+H”上市平台的农机企业。然而,到了2018年,公司出现没落态势。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进则退,每个行业都有周期性。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和丰富的产品种类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容易在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失去优势,逐渐没落”。
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1亿元,同比减少2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报亏13亿元,同比减少2400.5%。
对于公司亏损的原因,一拖股份表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拖拉机市场保有量大,新的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已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受保有量增加、种粮和作业收益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大中拖、小麦及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收割机等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拖拉机业务方面,公司大中拖累计销售37740台,同比下降21.8%;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为50.86亿元,同比下降22.6%;动力机械业务方面,受农机配套市场大幅下滑的影响,公司柴油机销售80590台,同比下降22.2%,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降27.7%。
值得一提的是,一拖股份2018年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亏损13亿元,上市6年赚的还不够2018年这一年亏的。
对此,一拖股份董秘于丽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要看怎么算账了,因为公司还有一些积累”。
据一拖股份历年财报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2.22亿元、1.68亿元、1.35亿元、2.23亿元、5651.42万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1.54亿元。而在2018年公司报亏13亿元后,公司上市6年盈利的11.54亿元不仅一遭亏光,还累计亏损1.46亿元。
产品种类不见增多
数据显示,一拖股份2013年至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99亿元、4.06亿元、3.89亿元、4.05亿元、3.86亿元、3.78亿元,并且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分别为3.64%、4.54%、4.19%、4.66%、5.35%、6.83%。
但是,公司虽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而公司产品却依然是农业机械、动力机械、农机机具等老几样,并没有新型产品问世。
对此,于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确实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高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但是,现在农机行业处于调整期,我们的制造资源转化为市场需要一个过程。”
“公司的产品主要有拖拉机、柴油机以及其它机械产品,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的竞争能力差。”私募人士表示:“履带式动力机械是公司的强项,其完全可以创新研发拓展自己的产品种类,类似重型工程车、履带式工程车,以及工地上用的可移动式的重型设备等。”
业绩巨亏前董事长辞职
3月6日,一拖股份董事长辞职的公告引起资本市场热议,董事长赵剡水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职。据公开资料显示,一拖股份前董事长赵剡水从2009年任一拖股份董事长至今,已有10年。
对此,市场怀疑一拖股份前任董事长赵剡水的辞职与公司的业绩下滑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份以来,一拖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监事等高管纷纷辞职。
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董事长干了10年,公司业绩却越来越差,这就说明董事长能力不足,没有从整体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