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格局在12月5日显得更为突出。上证综指在非银金融板块和银行板块的强势护盘之下,守住了3300点关口。
但与上证综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大幅回调,这已是创业板指10月以来第5次单日跌幅逾2%。
29个申万行业中有26个行业指数下挫,且大部分跌幅不小:
今年押注创业板的投资者无疑最受伤。回顾年初以来走势,创业板指数年内跌幅达10.37%,仅10月以来跌幅便高达5.81%,而沪综指年内则上涨了6.45%,10月份以来跌幅仅1.35%。
资金面压力带来调整
创业板5日收盘跌幅2.18%,直接原因在于资金层面相对偏紧。普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策略分析师刘鹏指出,在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下,过去一个月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670亿元。另一个原因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前期创业板龙头股的负面新闻逐步发酵,严重打击了市场对于创业板企业的投资偏好。在存量资金市场环境下,市场资金更加偏好业绩确定性高的蓝筹股,如银行、保险板块,这也是导致大小盘走势分化的原因。
国都证券分析师肖世俊指出,资金面趋紧及金融监管趋严两大因素共同推升资金利率显著上行,成为本轮股指调整的主要导火索之一。 本轮震荡调整期,相应板块均已释放调整压力:第一波调整主力包括电子、电气设备、休闲服务、通信、计算机等高估值的成长板块,半月内累计回调 7.5%—10.7%,主要反映资金面趋紧、无风险利率及信用利差快速上行压力;第二波调整主力扩散至食品饮料、汽车、家电、商贸、医药生物等消费蓝筹,累计回调 6.5%—8.3%,主要反映前期显著上涨后的技术回调及年底调仓压力。
对于金融板块护盘,其他板块多数下跌,造成“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极端行情, 刘鹏指出,2016年初至今,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主板呈现慢牛走势,创业板则震荡下行,出现明显背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股发行常态化。
大量中小企业上市潮提高了直接融资占比,发展股权市场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化解债权市场刚性兑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导致了以往相对稀缺的“壳资源”股风光不再。
2、存量资金市场,机构偏好主导行情。
2015年股市大幅回落后,大量非专业的中小投资者主导市场的格局转化为专业金融机构主导。机构投资者投资偏好与中小投资者差异显著,主要围绕真价值与真成长两个主题进行配置,例如银行、保险、医药、酿酒等行业。
3、经济政策导向。
自2013年开始,市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政策指引下,对小市值企业偏好提高,随之开启了创业板从600点到4000点的两年大牛市。到了2016年,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PPP等政策发布密集度提升,对大型企业构成有效的利好预期,带来了2016年至今的大盘蓝筹牛市。
4、板块估值因素。
创业板静态市盈率在2012年4季度牛市启动前低至34倍以下,到了2015年6月高位时,已达130倍以上。这意味着,假设利润在未来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需要130年的利润才能“回本”。而今,创业板市盈率随着股价回落与内生性业绩增长,已降低至42倍。再看沪深300的估值,2014年7月市盈率仅为8倍,2016年1月为11倍,现今为14倍。
创业板能否否极泰来
后续市场是否还会调整?
肖世俊指出:
本轮震荡调整期,房地产、保险、银行等三大权重蓝筹,及钢铁、水泥、 煤炭等受益于冬季环保限产的三大周期板块,仍逆势上涨 1.0%—4.5%。前期领涨板块步入领跌主力,而此前率先调整的部分资源周期或滞涨大盘蓝筹,转为逆势上涨。市场震荡局部结构性机会仍具备,且风格合乎逻辑切换、而非系统性下跌,同时两融杠杆与陆股通北上资金未呈现明显回撤之势,均预示本轮市场调整空间有限。同时,资金利率阶段紧中趋稳,无风险利率高位回落,助力缓解股指下行压力。
刘鹏表示:
创业板经过长期下跌后,已存在抄底机会,关键在于抄底的策略。从当前环境来看,创业板股票随着价格回落,风险正在逐步释放。估值方面越来越接近2012年的低位。但是,短期内仍处于风险释放过程中,且资金面、政策面都未出现有利于创业板的实质性利好,当前未出现见底迹象。此外,一些成长确定性高的创业板企业股价已经处于低估状态,其高成长性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并未体现在股价上。这就给了长期投资者逐步逢低布局的机会。建议采取金字塔式分批次逐步买入并持有策略,持有至股价高估时兑现收益。
万和证券分析师朱志强认为:
阳历年关将近,市场总体行情一方面会逐渐转向保守,另一方面个股波动频率或加大。在此情况下,有两条线可抓,一条线是布局明年的成长股行情,对于优质成长股,投资者可逢低进行布局,第二条线是对年报预期的布局,对于有稳定业绩的蓝筹及今年大涨的周期股来说,也是重要的方向。短线而言,目前市场并不具备再次突破的条件,不过由于底部支撑较强,指数或将进入缓慢的震荡上行区间。
交银国际分析师洪灏认为:
在流动性约束下,小盘股将会有结构性机会。这是因为大盘股在 2017 年大幅上涨之后,它们的相对收益已经趋于极端。随着未来几个月通胀压力抬头,信贷增速放缓,债券收益率很可能在 2018 年一季度前仍难显著下行。相对于无风险的国债而言,大盘股虽盈利稳定,但估值却越来越高, 并已开始失去明显的投资价值。从大盘股向小盘股轮动的过程将会是曲折的—— 直到这一趋势最终被大部分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