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及相关政策的限制,教育行业的证券化率极低。但去年11月通过的《民促法》,犹如一个携带巨能的红色信号弹发射在资本市场的空中,引起资本市场共振的同时,也示意着所有人——教育行业投资闸口进一步开放,资本将气势浩荡登陆。
因此这几个月来,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聚焦目前国内外的民办教育企业,以谋求潜在的投资机会。“XX教育资产上市”、“XX教育企业并购”、“XX教育产业布局”等声音不绝于耳。然而,不论各界对民办教育市场走向何方、怎么走的声音有多少种,在这个投资风口的来临让资本兴奋抓狂的同时,我们也该迫使自己冷静地思考下,特殊的教育行业,其逻辑能否与资本逻辑相契合?能不能与资本达到共赢?
资本的敏锐嗅觉——火爆的教育产业投资
逐利性
资本的本质在于自身的增殖,在不断吮吸生产资料的生命力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吮吸地越多,其生命力就越旺盛。这个本质决定了资本的一个最大特性——。而当这个信号弹发射成功后,资本的逐利性暴露其贪婪的姿态,对教育这块热土、对这处风口,垂涎欲滴。
早在几年之前,一些谋求转型的上市企业,早早就通过并购进行教育产业的布局,并将教育资产视作带动利润率的增长点。比较有名的是威创科技[002308.SZ]于近两年的大动作。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鼎辉投资(CDH)也从私募基金天宝富投资(Tembusu Partners)收购了新加坡学前育脑教育集团Ednovation 36%的股权。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13家公司设立教育基金,涉及基金规模达251亿元。同样的,在2016年年底政策的推动下,业界人士纷纷预计2017年以来,进入教育领域的资本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将迎来新一轮教育企业的上市热潮以及并购整合潮。其中,教育细分行业里的幼教、教育培训等非义务教育将成为主要爆发点。
理性思考1:教育产业投资应回归本质
大量资金的涌入,推动教育产业规模急剧增加的同时,也不禁令人担忧,教育行业涉及国之本,能否经受地住巨大的资本利益冲击?认真分析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就会发现如果只想在这个行业中赚钱,单纯以玩资本为目的,那基本没有未来。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
体现在多个方面:
1、教育的本质。这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话题,往大说人才兴国,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往小说,教育又牵系着每个人的家庭,属于刚需产业;
2、投资属性。教育产业市场巨大,现金流充裕又来得快。然而相应的,教育需要的时间投入远大于金钱的投入,用户的口碑要在现金流之后的两三年才能出现对公司业绩影响的效应。一般来说教育是需要细水长流的,而且需要资本的支撑,不是一个马上能够回本的行业,如果只靠资本的注入快速发展的,往往随后都会碰到问题。在传统教育培训领域的上市公司里面,股价相对稳定的依然是踏踏实实在做教育的,如EDU,XRS。
3、教育的特点。教育也是连锁领域中的一部分,而且是连锁行业中最难做的细分领域。主要原因有两点:1)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讲,连锁只有标准化发展速度才能快,但教育是最难标准化的,这非常考验教育机构的运营能力;2)教育产业有区域化的特征,很多教育机构在当地做得非常好,但要连锁扩大到其他的地方可能
就碰了壁。
培生确定出售环球雅思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2012年,培生以2.9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环球雅思,环球雅思专注出国留学培训,并且急速连锁扩张,至今为止在国内100多个城市拥有500多所学校,但是近几年环球雅思的财务报表并不好看,业绩连年下滑,培生终于决定出售。规模效应并不是在教育行业中突围的方法,教学口碑和质量的杀伤力往往是巨大的。投资教育行业应回归其本质。
理性思考2——辉山乳业(6863. HK)覆灭启示:警惕完美故事
就在3月24日上午11点30分,东北乳企辉山乳业突然跳水,暴跌90%,30分钟内抹去了300多亿的市值,这不论对于资本人士还是吃瓜群众来说,小心脏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专业沽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早在2016年12月就发布对辉山乳业的沽空报告,但是那次公司反应迅速(救盘+发布澄清公告),让股价稳定了下来。直至24日,在浑水发布报告的98天后,手法干净,刀口平整,辉山显然再无生机可言。但是辉山的覆灭,却不是浑水造成的。
覆灭的原因却是综合性的:
1、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浑水的沽空报告中,把矛头指向了辉山的财务造假(逆天的利润率)和欺骗市场的行为。在浑水的这份详实的报告中,大量例证辉山如何作假,如何薅资本市场羊毛,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2、港股的低估值和低流动性是众所周知的癌症,辉山董事长这段时间为维持股价,长期跟大势作对,杠杆配资增持及回购股票抽干了辉山的血,这些在上市公司公告里都有迹可循。3月20日辉山终于不堪重负,停止付息违约,引发平安银行自救,强平质押股票,最终导致雪崩,各方皆输。
所以一个完美的资本故事,往往可能败絮其中,对于投资者来讲,看到一个接近完美的故事时,第一反应应该是怀疑,而不是选择相信。辉山覆灭触目惊心,一把冷汗的同时,我们应该学到更多的是在选择一个看似热门的投资标的时,态度应该更加谨慎。
回到教育行业,赴港上市的民办教育机构不在少数,枫叶教育(1317.HK)、宇华教育(6169.HK)、成实外教育(1565.HK)、睿见教育(6068.HK)等等,近期最热门的应属于被评为港股独角兽的宇华教育(6169.HK)。宇华教育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民办教育供应商,旗下25所学校分布在河南九个城市,2015-2016学年学校在读学生共有48220名,据报表显示,其2015年净利润已达到2.45亿人民币。拥有如此之多光环的宇华教育,却赴港IPO遭遇寒流,仅获认购5.2%。
结语:
虽然政策的推动让资本纷纷跟风涌入教育行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教育资产标的价值的真实性往往被市场热度的迷雾遮掩,鱼目混珠。尤其是现在虽然有《民促法》的通过,但相关配套政策仍不明朗,教育资产在国内退出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近期,国内资本常常选择去收购海外著名教育品牌复制到中国的策略,这个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但海外标的的甄选工作对专业性要求更高,选择海外教育投资标的时,更应该和一个专业的海外并购平台一起,不要被这场旋风,迷昏了头脑。
(觅罗宝 分析师)